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30章
在言旭进入内城后,言旭便来到了此地最大的工坊当中,此工坊规模宏大,四周高耸的围墙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大门敞开,进进出出的工匠们皆忙碌而有序。
言旭踏入其中,只见工坊内热火朝天,各种器械摆放得井井有条,叮叮当当的锻造声不绝于耳,弥漫着一股金属与汗水交织的独特气息。
言旭顺着宽敞的通道前行,目光扫视着周围忙碌的工匠们,他们专注于手中的活计,有的在拉风箱,有的在锤打铁块,而对于言旭的到来,他们丝毫没有注意到。
不一会儿,言旭就来到了此工坊内最大的那个锻造室中,此锻造室极为宽敞,屋顶由粗大的原木支撑着,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工具和半成品的兵器。
室内摆放着巨大的熔炉,熊熊烈火燃烧着,将整个房间映照得通红。
相较于外面的忙碌,这里面的工匠倒是都在看向最中间的位置。
几位眼尖的工匠发现了言旭的到来,就要行礼,但被言旭用手势制止,同时嘘声示意对方不要说话。
工匠们见言旭如此随和,便恭敬地退到一旁,继续看向中间位置。
与此同时,言旭也将目光放了过去,只见蒲元和马均正在那里相对而站。
此刻,蒲元身上穿着一副极为威武的明光铠。
没错,其实在这个时期,已经有明光铠了,比如三国时期曹植所做《先帝赐臣铠表》记载:
“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两当铠一领,赤炼铠一领,马铠一领”
同时根据《吴历》记载,公元222年夷陵之战之后,孙权派遣使者向魏文帝汇报战果。
“权以使聘魏,具上破备获印绶及首级、所得土地,并表将吏功勤宜加爵赏之意。
文帝报使,致鼲子裘、明光铠、騑马,又以素书所作典论及诗赋与权。”
但现如今的明光铠也只是明光铠的雏形罢了,在现在这个时期最为主流的还是铁札甲,甚至说三国时期最为常见的筒袖铠现在都还没有出现,毕竟这筒袖铠是诸葛亮改造的。
正所谓筒袖铠别称诸葛亮筒袖铠、铁帽。
其形制以联缀铁甲片构成筒形甲身,肩部增设铁质筒袖加强防护,常配高顶铁盔形成完整护具。
该铠甲根据现有的记载,是由蜀国诸葛亮在汉代带袖甲基础上改良而成,经五次锻打工艺处理的钢铠具备抵御二十五石弩箭的防御性能。
后来大家觉得好用,便都整来用了,而这种铠甲一直到南北朝时期都盛行,后来又被两当铠取代,之后一直到隋唐时期,这才被明光铠取代。
而言旭让蒲元费心费力打造的明光铠自然不是现如今这种不成熟的明光铠,而是唐朝时期的那种明光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